9,潘璋
合肥之役,张辽奄至,诸将不备,陈武斗死,【宋谦、徐盛皆披走】。璋身次在后,便驰进,横马斩谦、盛兵走者二人,兵皆还战。(潘璋传)
璋【为人粗猛】,禁令肃然,好立功业,所领兵马不过数千,而其所在常如万人。
还是虎臣之一,而且还“粗猛”,明显又是一个甘宁、吕蒙,此战表现比蒋钦似乎还好,蒋钦只知力战,而潘璋成功的鼓舞了军心,使临阵脱逃的士兵继续步入雄伟惨烈的战场。特别要注意的是此战说了“宋谦、徐盛皆披走”,宋谦是孙策时代就开始跟随的将领,一直到夷陵之战,还是陆逊的主力先锋,却没有入选十二虎臣,可能是因为吴国猛将太多了吧。不过连三国志的传记都没上,这就有些奇怪了。
下面看一下徐盛和宋谦的资料:
徐盛字文响,琅邪莒人也。遭乱,客居吴,【以勇气闻】。(徐盛传)
时独与一骑卒遇策。策【从骑十三】,皆韩当、【宋谦】、黄盖辈也。(太史慈传)
权命逊为大都督、假节,督朱然、潘璋、【宋谦】、韩当、徐盛、鲜于丹、孙桓等五万人拒之。(陆逊传)
徐盛是以“勇气”闻名的,而蒋钦曾说他好“万人督”,我也认为他更是一员智将。徐盛传找不到任何关于合肥之战的语句,原因很简单,因为他“披走”,表现很烂,而扬长避短也是陈寿的一贯风格(除了可怜的元让),所以就忽略了。如果没有裴松之的注,我想《三国志》无非是一本官方自己的寓言罢了。
宋谦没有自己的传记,但从上面资料可以看出,此人在孙策立业前已经跟随孙家了,而且一直到陆逊破刘时还是先锋,可见其资历之高。
此二人此战表现不好,但不是因为二人没有尽力,也不是贪生怕死。原因很简单,因为张辽。
吴国猛将说完了,来谈谈合肥之战的兵力问题。
10,太祖既征孙权还,使辽与乐进、李典等将【七千馀人】屯合肥。太祖征张鲁,教与护军薛悌,署函边曰“贼至乃发”。俄而权率【十万】众围合肥,乃共发教,教曰:“若孙权至者,张、李将军出战;【乐将军守护军,勿得与战】。”
陈琳的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说“合肥遗守,不满五千”,而根据《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张辽》的作者李飞的话来说:
“关于重镇合肥守军的问题, 很多人认为数目太少, 不太可信, 但<太平御览卷309>是无”七”字的, <文选 陈孔璋>的<檄吴将校曲文>和<通典 兵一>都是写作千余人屯合肥, 所以<资治通鉴>作七千余, 各位还是相信七千余人吧。这是曹操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法。”
所以我也按照《资治通鉴》的说法,承认合肥有七千守兵,但是曹操的飞鸽传书明显说了这么一句“乐将军守护军,勿得与战”,演义里改为“乐将军守城”,改过之后,更容易懂,乐进守城是为了防止吴军突袭合肥城。吴国在打皖城的时候,吕蒙甘宁有一段精彩配合,清晨进兵,吃早饭的时候城池已破,可见此二人攻城能力多强!所以即使没有曹操的密函,张辽也会派重兵把守城池的。张辽这么聪明的人,自己想出了偷袭吴军的计策,必定也会防止吴军用同样的计策对付自己,这就和曹操善于断敌粮道,所以更重视自己的粮仓,一个道理。
那么留守合肥的兵力是多少呢?七千全在?还是留了一半?还是什么?
其实推敲三国志的字句就可以猜测到:
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,【得八百人,椎牛飨将士,明日大战】。平旦,辽被甲持朝,先登陷陈,杀数十人,斩二将,大呼自名,冲垒入,至权麾下。权大惊,众不知所为,走登高冢,以长戟自守。辽叱权下战,权不敢动,【望见辽所将众少】,乃聚围辽数重。辽左右麾围,直前急击,围开,【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】,余众号呼曰:“将军弃我乎!”辽复还突围,拔出余众。权人马皆披靡,【无敢当者】。自旦战至日中,吴人夺气,还修守备,众心乃安,诸将咸服。权守合肥十余日,城不可拔,乃引退。辽率诸军追击,几复获权。(张辽传)
首先,给将士吃牛肉,是为了迎接第二天的血战,以此作为激励,犹如喝壮胆酒一样。而且,饥不能战,只有吃饱,才能发挥战士在沙场之上的武勇。而张辽只给此八百人吃牛肉,明显是只想让他们出战。原因和意义如下:
(1)扩大兵需。本只有七千守兵的合肥城,多了八百生力军,兵这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。
(2)保存实力。张李乐三人包括远在汉中的曹操没有一人可以料知此战是否胜利,所以张辽此举正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,突袭不成的话,还可以死守合肥,等待援军,不至于全军覆没、人城两空。
(3)兵少方可袭。一般想暗杀某人,都是独自行动;想搞军事政变,都是极力掩人耳目;而不存在大张旗鼓、人山人海、打着“暗杀”、“谋反”的旗子去执行任务。张辽的做法也一样,偷袭主张以少击多、以暗制明。
乐趣网 卧龙吟 官方网站: http://www.lequ.com/wly/
乐趣网 H5游戏平台: http://www.lequ.com/
玩游戏,找乐子,就上乐趣网!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卧龙吟
上一篇:三国早期最强的诸侯—公孙瓒
下一篇:三国的典故与成语篇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