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
“负其才武”,向来不是对麒麟儿自恃其才的口诛笔伐,更多的,是彰显了其面对强弱悬殊之境、危难之际,那逆天改命之举所依拥有的自信与底气!
有人说他穷兵黩武,使蜀民皆有菜色,然蜀锦依旧,北伐早无诸葛断粮之忧;蜀吏四万,民众亦无纳税之叨愁。
有人说他败光了无当飞军,殊不知更新换代、久疏战阵,无当早已盛名难副;败军之际,将寡兵微,然顷刻间徐质授首。
有人说他九伐无功,亏空国力,然洮西大捷,胜多败少;奈何庙堂无清宇,阉宦乱朝纲,争工士子分兵进,一柱难鼎两头空(影射一下紫姜维可能难以扛鼎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正文:
公元263年,诸葛瞻未采纳黄崇据险而守的建议,与邓艾决战于绵竹,诸葛父子尽忠殉职。据此,朝野震动,刘禅请降。姜维接到蜀汉投兵弃甲的旨意,选择向钟会投降,并利用钟会的野心以及钟会邓艾的矛盾实施了“复国计划”。
一、关于姜维复国计划的动机
通过演义了解姜维复国计划的人,多数会认为姜维选择向钟会投降系实施复国计划的第一步,实施复国计划系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、抱有振兴蜀汉的执念所致。本人认为,除了前述执念外,姜维的孤注一掷实施复国计划的动机还在于“姜维的私心”,具体如下:
1、姜维原魏国的身份尴尬
姜维原本是魏国的将领,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过程中与梁绪官、尹赏、梁虔一起投降蜀汉,并在此后对魏国发动了多年的战争,如果蜀汉灭亡,姜维很难不被魏国朝堂追究责任,鉴于魏晋系士族封建社会,姜维身份的尴尬很有可能将影响自己家族的仕途。有人说文鸯随父投降了东吴,后来联合诸葛诞发动寿春之战,最后临阵投降司马昭还是没有被追究,但文鸯的情况和姜维不同,司马昭是很想追究文鸯责任的,但是为了瓦解寿春内部队的战意,才不予追究。文鸯既非叛乱主导者,也并未对魏廷进行连年征伐,司法昭尚且有意要追究责任,更何况姜维乎?
2、姜维发现存在复国的机会,且复国无论成败均可名垂竹帛
首先,姜维投降钟会,并非是复国的一部分,接到刘禅的投降诏书,姜维只能选择就近投降,如果姜维违背常理选择向成都的邓艾投降,则可能会被误认为拥兵自立或玉石俱焚,能届时不是遭到钟会的追杀就是刘禅等君臣会被邓艾屠戮。
其次,姜维是在与钟会的接触中,发现钟会存在自立的野心,以及更进一步了解到钟会与邓艾之间的矛盾。结合姜维自身尴尬的处境,姜维才孤注一掷地谋划并实施了复国计划。
最后,如果姜维复国计划得以成功,则成为蜀国的千古功臣;如果复国计划失败了,如果能够脱身,则钟会将成为替罪羊,如果不能够脱身,也不失为“留取丹心照汉青”的英雄而名传千古。
二、关于姜维复国计划过程的评析
姜维的复国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,第一,策反钟会消灭邓艾;第二,坑杀魏将排除隐患;第三,消灭钟会成功复国。
第一步开始进行的非常顺利,钟会抓住邓艾独断专行的短处,揣测了司马昭担心邓艾功高震主成为下一个“曹操”或“司马懿”的心里,诬告邓艾,把他们父子抓起来槛车送往洛阳,吞并了邓艾的军队。本人认为,钟会高估了自己在军队里面的威望,没有考虑他自己在司马昭心里分量,以及低估了司马昭对他的防备,导致后续事情超出控制。
第二步,坑杀不参与谋反的魏将。这一步执行过程中,消息走漏,最终整个计划失败。本人认为,首先,姜维在计划第二步实施过程中,所做准备工作不足,并没有对自己可以掌控的部队进行有效的部署(提前部署也才能进一步提高第三部消灭钟会的成功率);其次,姜维过分信任和高估了钟会的能力,在整个过程中,姜维仅仅为配合和怂恿,并没有真正的“利用”或是“主导”,导致整个计划表面上看起来是按部就班,实际上存在各种隐患;最后,曹魏的将领不愿意**,钟会仅仅把他们骗到府中囚禁起来,并没有选择立即杀掉,正是钟会的当断不断,才使得消息走漏,最终被胡渊趁几率部攻杀。
三、姜维复国计划是否有成功的可能性
其实对于钟会的作乱事件,司法昭曾一针见血的说过:“西蜀之将新遭败军亡国之祸,心胆皆破,不足以言勇,故不敢参与阴谋;而魏国将士之念故乡,也必不肯与之同流合污。钟会若作乱,只会自灭宗族而已。”本人也认同司马昭的观点,即使第二部计划顺利实施,钟会所部不愿意**的将领被悉数坑杀,凭借着钟会所部的军队以及姜维旧部,根本无法兴风作雨。
如前所述,在钟会控制了不愿意**的将领后,仍然有胡渊能够攻杀进来,说明仍有其他机动部队在钟会控制之外,倘若钟会谋反据守成都,其他机动部队完全可以行动起来攻杀钟会及姜维。
同时,根据前述司马昭对蜀汉兵卒以及魏**队的分析,蜀汉的士兵除已丧失战斗意志外,他们很可能不愿意投降一次再叛乱而做“反复之人”;而魏国兵卒均系背井离乡之人,他们的家乡并非东汉末年战乱纷飞之况,他们不可能有割据**的动机。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,如果钟会**与魏国其他机动部队(例如胡渊)对战,钟会控制的魏国士兵很有可能临阵倒戈。
因此,暂且不说姜维后续如何设计杀掉钟会,如何处理钟会留在蜀中军队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,钟会如果成功杀掉不愿意谋反的魏将进行**,割据尚未成功之时,整个复国计划可能就此告终。所谓消息走漏只是让这一切提前而已,结果并不会有实质的差别。
四、如果复国计划侥幸成功,蜀汉也无法延续国祚
蜀汉在三国中之所以最弱小,并非仅仅弱小于人口稀少,其弱小还在于“官吏众多”(二十八万户口,4万官吏,人口比蜀汉多一倍东吴五十三万户才三万官吏),之所以设定如此多的官吏,可能是在于平衡各大士族垄断仕途、平衡各大派系庙堂势力而不得已增设。此外,蜀汉地形封闭,虽有广袤平原满足农业及耕战屯田、蜀锦绢綉满足商业及军队开支,但始终无法与中原拼耗国力。并且,自刘备入蜀至蜀汉灭亡,南中及梓潼周边、羌氐聚居不间断的发生叛乱,也是拼耗蜀国国力导致蜀国弱小的一个原因(例如东吴山越问题始终限制其发展)。
首先,刘禅的投降,是迎合了主降派的意愿,却失去了主战派的拥护之心。如果复国计划成功,主降派早已心不所属,主战派也已心灰意冷,对于蜀汉重生的治理上来讲是万难的。
其次,蜀汉失去了阴平、失去北面的汉中要塞,曹魏具有的汉中,梓潼道、米仓道、剑阁道均是攻克蜀中的进军路线,无汉中的蜀汉将会日夜担忧。当年刘备入蜀后,宁可拼得男当战女当运的地步也要拿下汉中,也是因为如此。失去汉中后的蜀汉,只要魏国稍微修整,即可有压倒性的再战之力攻克蜀中。
最后,蜀汉“兴复汉室”的招牌已经失去了吸引力,历经几十年的割据,天下已更迭几代人口,大家渐渐接受了魏代汉的合法性。蜀汉作为偏安王朝,无论是从**上还是人才上,已无法再延续复国前的盛况(姑且将后诸葛时代称之为盛况吧)。
因此,即使复国计划侥幸成功,也将是日月难再明,汉室复而幽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结语:
多么悲怆的那句“我计不成实乃天命”!
姜维之不幸也,身死国灭,妻、子惨遭屠戮;姜维之幸也,八十二年恒温入蜀,密信大白于世,世人终知姜维非反复之人,实乃英雄尔!
可怜刘禅多仁慈,百姓少苦,然除结发之妻,其故旧妃嫔接赐予魏将,有此大辱,何乃不悲!
401龙城飛将撰
二〇二〇年肆月贰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