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国战略指导上有个致命弱点即划江自守,偏安一隅,缺乏进取精神。吴国虽然比不上魏国灿若繁星、众广济济,比不上蜀国一流人物聚集,但从孙策创业以来,就有周瑜、鲁肃相随,后来又有吕蒙、陆逊、江东13虎出现辅佐,但其势力范围一直没有得到大的发展,作战“北不逾合肥,西不过襄阳”,始终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活动。不可否认,孙氏政权盘踞江东80多年曾打过几场光辉的战列,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它们大都属于防御性作战,非主动进攻性。
吴国的保守应该说开始于孙权。孙权雄才大略,有一统天下的大志[⑴复有诏责数诸葛瑾、步骘、朱然、吕岱等曰:“以此言之,孤於齐桓良优,未知诸君於管子何如耳?久不相见,因事当笑。共定大业,整齐天下,当复有谁?凡百事要所当损益,乐闻异计,匡所不逮。”⑵徒以天下未定,事以众济。若徒守江东,脩崇宽政,兵自足用,复用多为————以上两个均来自《吴书·孙权传》,但有其心无其力,虽然多次北伐。
黄武七年秋八月,权至皖口,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休于石亭。
黄龙冬十月,权以大兵潜伏于阜陵俟之,淩觉而走。
嘉禾2年3月权向合肥新城,遣将军全琼征六安,皆不克还。
赤乌二年春三月,遣使者羊衜、郑胄、将军孙怡之辽东。击魏守将张持、高虑等,虏得男女。
赤乌四年春,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。琮与魏将王淩战于芍陂,中即将秦晃等十余人战死。)
皆以失败告终或者未能继续进攻魏之心脏地带。为什么孙权会失败呢,因为他一直以来奉行保守政策。于是这使得吴国军队的心理上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,以致在整个吴国军民中形成了一种安于现状、贪图太平的状态。尤其是军队建设上,吴国以水兵为主,却缺乏陆地作战力量,特别是骑兵。而在当时,如果没有强大的步骑兵作为基干力量,夺取中原是根本是幻想,永远不可能。因此吴国每次与魏交锋,都只能打些水战、游击战或者袭击战,纵深只要稍微延伸一点就必然惨败。吴多次进攻魏没错,尽管有时时机对吴有利,但稍受挫折,便畏首畏尾退回江东,划江自保。
周瑜、鲁肃等都曾经为孙权勾化出一幅图天下一统的战略蓝图,可惜孙权没有完全按照鲁肃的意思办,他在保守思想的影响下只想到局部眼前利益不得荆州不足据长江,不据长江,不足保江东。却忽略了大局长远利益联盟的重要性,历史经验证明,一强对众弱,最嫉众弱联合,只有破坏弱小集团之间的联盟,才能对具体作战对象形成绝对优势,秦就是如此,采取远交外攻逐一破坏其联合。南宋著名学者陈亮曰:蜀汉,天下之右臂也,江东,天下之左臂也。安有断右臂,左臂能全乎?从此蜀国成为最弱,问鼎中原的希望渺茫,吴国亦少去一有利盟友。反为魏国各个击破造成了有利的形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