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里我读过最多次数的传算是《张于乐张徐传》,也就是五子良将的传,而我在这其中玩味最多的有数张辽与乐进部分,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乐进的水平是无法和张辽比拟的,而史书既然能把张辽和乐进并作一传,可见乐进和张辽在实力上可以称得上是平分秋色。既如此,为何独独张辽在演义中一举成名,而乐进却沦落成二,三流武将,原因还要从史书记载说起,乐进传约900余字,而张辽传的记载要远远超过此字数,这是不是意味着乐进在历史上的表现没有张辽丰富呢?不尽然,张辽传有两场战争是详写的,而乐进传并无详写战争,而细数两将参与战争次数,基本上并无较大差异。逍遥津之前,乐进的地位高于张辽,为何这么说,我们看看曹营不同时期前后左右四将军是谁:
建安十四年:
前将军夏侯惇、左将军于禁、右将军乐进
曹丕称王:
前将军张辽、左将军张颌、右将军徐晃、后将军朱灵
由此可见,乐进的地位明显高于张辽,乐进受封四将军比张辽早了十四年!而假节乐进也远远早于假节张辽。乐进在曹操时期,也就是终其一生,地位始终高于张辽,包括逍遥津后,张辽也不过进位征东将军,一个地位较高的杂号将军。张辽的荣耀是曹丕朝,曹丕刚登极一下子给他封了1000户食邑,超过此记录的,我想仅有夏侯惇的1800户,不同的是,张辽并非因新立了卓著之功而封,而在此之前,张辽的每一功应该进什么官,封什么爵是十分明白的,已经落实的,即使是夏侯惇的1800户则是经过功劳统计才封的,可见张辽的崛起,我认为是曹丕有意拉拢旧臣,巩固新位。这里说一下,乐进是没有活到曹丕时期的,天变雨纹兄认为乐进之所以传记有缺,是因为曹丕不喜欢他,我是同意此看法的,因为乐进的地位,功绩如果在正常情况下,被史官漠视是不可能的,而是不是陈寿收集材料有误呢?不见得,因为乐进传一个裴注也没有,可见其他史书也没能详细,也就是说乐进历史记载不详细是有一定内幕的,可惜这段历史已经完全被掩盖,我们只得猜测了。
乐进一生征战无数,与于禁都出身于行阵卒吏,如果不是有曹操这样的识才者,这两位最活跃的武将就将永恒的被埋没。乐进在赤壁之战以前表现活跃,赤壁之战之后除了合肥之战,几乎在乐进传找不到其他详细战功(仅有一句“数有功”),我仍旧认为是历史记载问题,而不是乐进本身的问题。由于历史记载乐进参与的战争并无详写,我只想提两个,第一,名将淳于琼是被乐进力斩,为三国历史上的武将交锋添上一笔,另一个便是合肥之战。
人们说合肥之战乐进的表现不佳,我想这来自于三国演义,而三国演义的逍遥津之战的雏形来自于《资治通鉴》的记载,首先屯合肥乐进张辽李典共同是主将,而不是张辽统领乐进,李典,原因有以下几条:
1,张辽的资格够不上统率乐进,张辽此时还是杂号将军,而乐进早已经是右将军。
2,张辽传,乐进传,李典传对此事的记载都把屯合肥的三人名字说得很明白,连接词是“与”而非“从”或“督”。而其他典型的主将统率副将出战三国志都会说清楚,比如李典从夏侯惇据刘备,张辽督张颌,牛盖讨伐陈兰等。
3,曹操的信是直接对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都进行部署。
4,张辽出战需要征求李典同意,如果张辽是主将则大可不必。
由此四条,大可说明张辽并不是主将,守合肥几个年头的功劳可以平分与张,乐,李、
在资治通鉴里,乐进由骁果变成了软弱。张辽要出战,“进等莫对”,乐进居然说不出话!我认为这里是说不通的,因为三国志乐进传,张辽传,李典传都没有乐进说不出话的记载,而司马光怎么得到了这句话呢?我认为是三国志张辽传在张辽说完话之后有一句“李典亦与辽同。”,我认为司马光等大概由这句话索隐出“乐进不与辽同”,因而才有“进等莫对”的说法。这说法可靠吗?不,其一,因为乐进本来就是守城的,被勒令不战,乐进是没什么顾虑的,其二,我认为这个说法是“索隐”出来的,本身就不具有可靠性。所以乐进在逍遥津之战并不是一位软弱的将领,他也以他的坚守免除张辽,李典的后顾之忧,三个人都有功劳。
尽管如此,乐进在逍遥津之战中所获的荣耀不能与张辽比拟,但这不意味着张辽比乐进厉害,也不意味着曹操因为张辽比乐进厉害才让张辽首攻,因为面对孙权号称十万大军,张,乐,李的七千人无论怎么分配攻守比例,守城与攻城都有相当的难度,不存在张辽乐进的实力差距问题了。
乐进在早期军事生涯中,攻战中每每捷足先登,冲锋陷阵。在后期为荆州的守护也做出了杰出贡献,被评为“骁果”的将领,乐进的能力完全可以与张辽争夺曹营之魁,可怜不知历史出了什么阴差阳错,乐进的身后名不但比不上身前名,而且与他的实力完全不成对应。叹叹!
诗曰:
三国乐文谦,屡次新功添。
可叹史不明,庸传不堪拈。
乐趣网 傲视天地 官方网站: http://www.lequ.com/astd/
乐趣网 H5游戏平台: http://www.lequ.com/
玩游戏,找乐子,就上乐趣网!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傲视天地
上一篇:试析魏蜀吴三国的管理
下一篇:最重视社会福利的君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