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朱棣——“靖难之役”、“天子守边”
由于太子朱标早在洪武25年(公元1392年)就病死了,于是皇太孙朱允炆即位,是为建文帝。他一上台,首先想到的就是“削藩”,本着“先易后难”的原则,先把弱小的藩王给削了,最后才轮到实力最强大的燕王朱棣(朱元璋第四子)。建文帝命令将臣监视朱棣,侍机逮捕。朱棣一得到消息,一跳八丈高,把中央派来的人给收拾了,于建文元年(公元1399年)7月起兵反抗朝廷。
朱元璋当权时,为了防备权臣篡权,在《皇明祖训》中整了一条:“朝无正臣,内有奸逆,必举兵诛讨,以清君侧。”这下朱棣有理由了,遂以“清君侧”为名,箭指力主削藩的齐泰、黄子澄等人,实则对着建文帝来的,并自称为“靖难”,也就是消灭祸难,故史称“靖难之役”。
这仗一打就是三年,至建文四年(公元1402年),燕王的军队打到了长江边,准备决战金陵。建文帝整了个“划江而治”的建议,以求和解,被朱棣拒绝,遂攻进南京,即皇帝位,是为明成祖(庙号太宗,嘉靖时改成祖),年号永乐。
不过这事还没完,建文帝在宫中大火中消失了,有人说被烧死了,有人说从地道跑了,而《明史》里写了五个字“帝不知所终”,成了明史的第一大悬案。这下朱棣不乐意了,活不见人,死不见尸,心里始终是个疙瘩呀,于是开始满世界找,后来的郑和下西洋,与寻找建文帝应该也不无关系,因为明朝不想把领土扩张这么大,至于外贸嘛,自家门口就能搞,何必浩浩荡荡的跑这么远,所以后人猜测——找建文帝去了。
元朝灭亡以后,其余部退踞漠北,这对明朝北方的防卫造成了一定的压力,朱棣先后五次亲自率军攻打蒙古,以绝后患。同时,朱棣以政治家的眼光,洞悉北方游牧民族对北方的威胁,幽、燕若长期处于高度戒备的临战状态,太耗费国力。另外,自己这个皇帝毕竟是历经血雨腥风而得,南京城内外血迹斑斑,冤魂游荡,这个皇帝做得心绪难安。于是,朱棣打算迁都北京,眼不见心遂安,同时实行“天子守边”的政策,使天子的卫戍部队与北方的边防部队合为一体,既减少了开支,又巩固了国防。经过十几年的经营,北京初具规模。永乐19年(公元1421年),明朝正式迁都北京,南京改为留都。“天子守边”的国防策略,一直沿用至今。
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朱棣下令编写的《永乐大典》,三年即告完成,共计22877卷,又凡例、目录60卷,引书达七千余种,字数愈三亿七千万,且未有任何删节,连后来和绅、纪晓岚编撰的《四库全书》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。
永乐22年(公元1424年),朱棣在北征回师途中去世。
乐趣网 明朝时代 官方网站: http://www.lequ.com/mcsd/
乐趣网 网页游戏平台: http://www.lequ.com/
玩游戏,找乐子,就上乐趣网!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收藏乐趣网明朝时代
上一篇:玩明朝时代,说明朝皇帝那些事(一)
下一篇:明朝时代:简单剖析各皇帝的性格